宜安特参会!共探无人机氢能源国际标准
产业快发展,标准待补

近年来,氢能源无人机产业迎来加速发展期。从“天目山一号”百公里级氢动力无人机完成高原极寒测试,到成飞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机型实现30 小时续航突破,再到全球首款固体储氢动力无人机“理工氢源翠亨1 号”首飞成功,氢能源在无人机领域的应用已进入规模化验证阶段。然而,技术标准的缺失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储氢安全、散热规范等核心领域亟待明确标准框架。
行业会启,共议标准

9 月10 日,“IEEE 无人机氢能源国际标准新系列与产业发展需求研讨会” 在深圳市福田区英龙大厦4 楼召开。深圳宜安特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已为数十家无人机企业提供关键检测服务,切实解决企业发展痛点,深耕检测领域的专业机构,积累的丰富实战经验,是填补行业标准空白的重要支撑。
此次参会,宜安特并非简单参与讨论,而是以“标准共建者” 的身份,与晏磊教授、卢海英高工等行业权威深度对话。我们将结合核心技术优势,提出基于大量实测数据的专业建议,推动检测实践经验转化为行业通用标准。这不仅能为产业标准化注入力量,更能让检测标准前置,从源头保障氢能源无人机产业安全、高质量发展。
盼行业依标,促绿色低空经济

我们始终期待,未来氢能源无人机行业能在统一、科学的标准体系下,突破技术壁垒、降低合规成本,涌现更多像“天目山一号”“理工氢源翠亨1 号”这样的创新成果,让清洁高效的氢能源技术,在低空物流、应急救援、环境监测等场景中广泛落地,真正成为推动绿色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